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最新進口商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家用電器、服裝、家用紡織品、牙刷等熱門進口消費品的平均不合格率高達28.3%,這一數據為消費者敲響了質量安全警鐘。
在抽檢的四大類商品中,家用電器主要存在電氣安全指標不達標、能效虛標等問題;服裝產品則集中在纖維成分含量與標識不符、色牢度差、含有害物質超標等方面;家用紡織品和牙刷分別被檢出pH值異常、熒光增白劑過量及刷毛硬度不符合標準等缺陷。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紡織品服裝產品的質量狀況更為嚴峻。專項監督檢驗發現,部分進口紡織品不僅存在上述常見問題,還檢測出甲醛含量超標、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嚴重安全隱患。這些有害物質可通過皮膚接觸長期危害人體健康,尤其對兒童和敏感人群風險更大。
質檢專家指出,進口商品不合格主因包括:部分國外品牌針對不同市場實行差異化質量標準;跨境電商渠道商品質量管控存在盲區;消費者盲目追捧"洋品牌"而忽視實際質量。
面對近三成的不合格率,質檢部門已加強口岸檢驗監管,對不合格商品實施退運或銷毀處理。同時提醒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應選擇正規渠道,注意查看中文標識、檢驗檢疫證明,保留購物憑證;對于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服裝產品,建議初次使用前充分洗滌,以減少有害物質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