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PP的透明度?這些因素需要掌握
2024-04-24
聚丙烯(PP)是一種堅韌、剛硬的結晶性熱塑性塑料,由丙烯單體聚合而成。這種線性烴類樹脂在所有商品塑料中屬于最輕的一類。PP可以以均聚物或共聚物的形式出現,并可通過添加劑顯著增強其性能。PP的透明度對于其最終產品的外觀和質量至關重要,因此提高PP的透明度顯得尤為關鍵。在日常應用中,我們可以采用以下七種方法來提升PP的透明度。
1、樹脂本身的透明度
基體樹脂本身的透明性對PP產品的透明度就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讓PP更透明,我們可以加入一些與PP相容性好且透明度高的聚丙烯酸酯樹脂。這樣,PP的透明度就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2、成核劑的影響
成核劑能夠有效提高結晶速度、結晶率和結晶的細微程度。
(1)無機成核劑主要包括超細滑石粉、二氧化硅(SiO2)以及碳酸鈣、云母粉、無機顏料和填料等。這些成核劑價格相對較低,來源廣泛,但可能會對制品的光澤和透明性產生一定影響。
(2)有機成核劑則是由具有成核作用的低相對分子質量的有機物組成,例如山梨醇及其衍生物。這些成核劑與基體樹脂的相容性良好,可以顯著提高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澤。
(3)對于山梨醇這類成核劑,其用量對透明度的改善效果有一個最佳范圍。當用量超過0.3%時,透明度的提升效果不再明顯,甚至可能下降;而用量低于0.2%時,成核數量不足,導致透明度的增加不夠顯著。因此,建議成核劑的用量控制在0.2%-0.3%之間,以達到最佳的透明性改善效果。
3、成型溫度的影響
當溫度過高,成核劑的低分子量組分可能會分解和揮發,減少有效成分,影響透明度的提升。同時,高溫還可能破壞PP中的晶核,降低異相成核中心數量,減弱改性效果。反之,溫度過低會影響成核劑的分散性,導致透明性不佳。因此,選擇合適的成型溫度是確保PP透明度提升的關鍵。
4、增韌劑的使用量
增韌劑與PP之間由于不能互溶,并且它們的折光指數也不同,因此在相互界面上會發生折射現象。這種折射會影響物品的透光性。隨著增韌劑含量的增加,相互界面的面積也會相應增大,導致制品的透光性逐漸變差。為了保持PP制品的良好透光性,需要控制增韌劑的含量和選擇合適的增韌劑種類。
5、工藝參數的影響
工藝參數較理想的加工溫度,冷卻溫度,注塑壓力等工藝參數對PP的透明性也有極大的幫助。
加工溫度:在滿足加工條件下,加工溫度越低,結晶尺寸越小,透明性則更好;冷卻溫度:冷卻溫度越低,會使結晶度降低,透明性也會更好。
注射壓力、注射時間以及保壓時間會影響分子的取向。而取向會影響分子的結晶,所以在不影響制品性能和外觀的條件下,縮短注射和保壓時間和降低壓力,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透明性的。
6、成型加工工藝
成型加工工藝比較注、拉、吹工藝所得的制品,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提升pp的透明度,其中以注、吹工藝對增加透明性最為有益。
7、模具的影響
模具的表面光潔度與制品的透明性之間存在直接關聯。當模具的光潔度越高時,制品的表面粗糙度會相應降低,從而減少光線的散射,使制品展現出更好的透明性。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