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材料影響改性瀝青質量的核心因素大揭秘!
2024-02-28
提高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關鍵措施之一是采用聚合物改性道路瀝青,常用的改性劑包括SBS、SBR、PE等。其中,SBS類改性瀝青相較于原始瀝青,在穩定性能、內聚附著性能、拉伸能力、彈性性能、溫度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等多個方面均展現出顯著的提升和優化,因此在路面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表明,SBS改性瀝青的性能受到SBS摻入量、基質瀝青、SBS自身性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今天讓我們從SBS改性瀝青的原材料出發,深入綜合研究這些主要影響因素。
瀝青的改性主要是通過改善瀝青體系的內部結構實現對瀝青物理性能的改善的。
SBS作為高聚物,易于吸收瀝青中的飽和分并發生溶脹,溶脹后SBS的極性更接近膠質。瀝青與SBS在擠壓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會改變瀝青組分的分布,從而影響瀝青的相態轉變。聚合物粒子對瀝青組分的吸附和瀝青組分對聚合物粒子的溶脹是提升瀝青性能、實現聚合物改性的關鍵。這一吸附與溶脹的動態過程對聚合物改性瀝青的空間結構產生深遠影響,直接關系到改性后瀝青的性能表現。
SBS分子量對改性瀝青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在SBS的組成和支化度確定的情況下,其粘度與分子量緊密相關。高分子量的SBS加入瀝青中,能顯著提升粘度,并優化粘合性能。因此,生產改性瀝青時,SBS的分子量需達到一定標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高分子量的SBS作為改性劑,能制備出粘度更大、與集料粘附性更佳的改性瀝青。實驗顯示,當線形SBS的分子量接近10萬時,瀝青的改性效果最為理想。然而,SBS的分子量也不宜過大,否則在瀝青中的溶解和分散會變得困難,可能導致分散不均勻,從而影響改性效果。
SBS的化學結構分為星形和線形兩種,星形結構內含有化學交聯點,其分子量亦超越線形結構。因此,在改性瀝青中,星形SBS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更為顯著,導致分子間的相對運動變得困難。當星形SBS與配合性良好的基質瀝青結合時,生產的改性瀝青展現出較高的粘度、卓越的儲存穩定性及出色的彈性恢復能力。
在實際操作中,選擇星型SBS與優質基礎瀝青的組合,往往能制備出性能卓越的改性瀝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星型SBS微粒的形變能力遜于線型,因此其延度常常不如線型SBS改性瀝青。
SBS中凝膠的存在可使SBS試片在拉伸時因應力集中而提前斷裂,從而降低SBS的物理機械性能。但因瀝青成分復雜,其中雜質較多,SBS中的少量凝膠對改性瀝青的性能影響有限。因此,對于改性瀝青用SBS牌號,其凝膠含量并不是關鍵控制指標,可適當放寬。
在前文關于SBS改性瀝青的機理探討中,我們提及SBS相與瀝青相的界面層特性決定了改性瀝青的整體性質。這一界面層的形成,關鍵在于SBS與瀝青之間的混溶性以及兩者的接觸面積。因此,在確定了SBS與瀝青的種類后,優化SBS顆粒的粒徑對于提升改性瀝青的性能至關重要。
在高速剪切實驗中,SBS顆粒的膨化狀態對改性瀝青性能有著顯著影響。由于SBS在瀝青中的溶解性有限,當膨化度不足時,顆粒會變得緊密,導致在瀝青中的溶脹過程緩慢,進而增加剪切難度。此外,受剪切時間的制約,膨化度較低的SBS在瀝青中的分散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剪切后的SBS顆粒粒徑可能未達預期,從而減小了SBS與瀝青的接觸面積,最終對改性瀝青的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相關資訊